Search


※ 2017.05.05 英國脫歐—《每日電訊報》Gordon Rayner ※
  • Share this:


※ 2017.05.05 英國脫歐—《每日電訊報》Gordon Rayner ※
歐盟表明強硬立場,梅首相指控歐盟企圖影響英國選舉

英國將在六月八日舉行大選,然而歐盟與英國政治人物繼續放話,爭議持續延燒。

一週前,在唐寧街十號門口,歐盟執委會主席尚-克勞德·榮克(Jean-Claude Juncker)看似友好、卻在英國眼中視為意圖陷害的猶大之吻開啟了這一番紛爭。一週之後,在同一個地點,特瑞莎·梅(Theresa May)發表了她就任首相以來最非比尋常的演講。

4 月 26 日,在唐寧街十號外,梅首相歡迎歐盟執委會榮克主席,當晚他離開的時候心情似乎很不錯。榮克表示,雙方就英國脫歐交換意見「很有建設性」,陪著他的歐盟談判大員米歇爾·巴尼葉(Michel Barnier),形容氣氛很「和睦」。

他們甚至有時間說笑話、閒話,尤其是巴尼葉喜歡登山健走,跟梅首相一樣。然而一週後,巴尼葉用登山健走作為威脅的比喻。

他說,登山的人「必須學習幾條規則」,比方說,一次只能踏出一步,「因為有時山徑陡峭難行」。他還警告,登山的人必須小心可能降臨他們身上的「意外事故」,如落石。

他堅持,英國脫歐的「離婚帳單」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,如果英國不全額付款,將面臨「法律上的嚴重後果」。

前天,在唐寧街外,梅首相批評歐盟政治人物近日對英國語出「威脅」,巴尼葉的說詞無疑落入此一範疇。

當天同進晚餐的還有英國脫歐大臣戴維斯(David Davis),布魯塞爾的代表則包括榮克的幕僚長馬丁·塞梅耶(Martin Selmayr),他以不妥協著稱,人稱「怪物先生」。

歐盟代表團離開唐寧街十號時,個個滿臉笑容。電視台拍到梅首相聽到塞梅耶臨別笑話時,仰頭大笑的鏡頭。

然而,他們可能一坐進轎車裡,就撕掉了面具。榮克很快打電話給德國總理安格拉·梅克爾(Angela Merkel),指控梅首相從事「大聲公外交」,「充滿幻想」,活在「另外一個銀河系」。

第二天,梅克爾在德國國會發表演講表示,「大不列顛的某些人」活在「幻覺」裡,以為在英國脫離歐盟後,還可以享受會員國的權益。對此番說法,梅沉默以對,但是在該週結束之前,德國再度成為攻擊梅首相的工具。

週日,《法蘭克福匯報》登出一篇長文,歷數唐寧街晚餐的經過,並說榮克離開唐寧街時,對雙方能否順利達成脫歐協議「懷疑度增加了十倍」。

談話內容如何外洩?德國籍的塞梅耶立刻成為頭號嫌犯。該篇文章把他上司榮克形容得十分強硬,並把梅首相形容為一個天真的談判者,不了解歐盟運作的來龍去脈。

唐寧街表示不「認可」該文說法,梅首相也表示,那只是布魯塞爾的「蜚短流長」,不需在意。然而,事情發展尚未結束。週一,德國財政部長麥可·羅斯(Michael Roth)在推特上寫道:「英國政府必須放棄英國脫歐以後會過得更好的迷思。」週二,歐盟議會的英國脫歐談判代表,基·弗厚斯達特(Guy Verhofstadt)公開質疑梅首相的談判技巧。

根據《每日電訊報》週二的報導,關於旅英歐盟人士的權益,若英國想要達成任何協議,歐盟官員打算全力阻止,並把責任推到英國。

此時,梅首相仍三緘其口,她對榮克的唯一形諸於色,是在接受 BBC 採訪時表示:榮克會發現她是個「超級難搞的女人」(a bloody difficult woman)。

但梅首相應該已經認為,德國與歐盟企圖透過貶低她,減少保守黨的得票率,以影響英國的普選,使她無法在談判時理直氣壯。她的友人對《每日電訊報》表示,外國勢力正在「打破長期的傳統」,亦即不應介入其他國家的選舉。

前天,巴尼葉公開歐盟的談判立場,這對英國來說,像是一道要求遵守的命令。巴尼葉重覆德國總理梅克爾的話,說某些人「創造出英國脫離歐盟對我們的生活沒有實際影響、談判可以在不痛苦的情況下達成結論的一種幻覺。那不是真相」。

他說,英國不會因為脫離歐盟而受到「懲罰」,但歐盟必須以「一筆和解費」,「關閉英國的帳戶」,該筆費用「囊括英國與歐盟的所有財政關係,也就是英國當年成為歐盟會員國時,承諾負擔的歐盟所有財務責任。」(譯按:根據某些歐盟政治人物目前的喊價,這筆費用為一千億歐元。)

他又說,這筆費用「不能還價」,如果英國不付費,將會面對「政治與法律的問題」。他表示,英國如果不付費就離開歐盟,後果將是「爆炸性的」。就算特瑞莎·梅在普選中贏得壓倒性的勝利「也不會改變歐盟的立場與決心」,而且雙方談判應該立刻展開,因為英國決定離開歐盟,引發「十個月的不確定」,「我們必須移除這種不確定,時鐘滴滴答答在走」。在演說最後,他以登山老手的姿態忠告英國首相,「必須學會一步一腳印的道理」。

對特瑞莎·梅來說,這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。前天,她前往白金漢宮請女王批准國會解散以進行普選之後,旋即在唐寧街門口發表事先未曾安排的演講,指控布魯塞爾企圖影響英國大選,「有些人」不希望談判成功,不希望見到英國繁榮。

她表示,她的立場「被歐陸媒體錯誤呈現」,歐洲的政治人物以及官員發表多項「威脅」,一切都是想要影響英國的選舉。

她籲請選民在六月八日選擇一個可以代表英國利益的人,她說:「如果我們不能得到公平的談判,如我們任憑布魯塞爾的官僚欺凌,我們就沒有機會建立一個更公平的社會,讓人人都有成功的機會。」

http://www.telegraph.co.uk/…/theresa-mays-anger-finally-sp…/

※ 2017.05.04 英國脫歐—《每日電訊報》Gordon Rayner ※
保守黨人士指控德國與歐盟企圖影響英國大選
https://goo.gl/le31UD
※ 2017.05.02 觀點—《每日電訊報》Ambrose Evans-Pritchard ※
瓦魯法克斯:英國脫歐必須從希臘記取教訓
https://goo.gl/r1ng3i
※ 2017.04.19 英國 ※
首相宣布提早大選,保守黨可望取得國會多數席次
https://goo.gl/j1T2mX

圖為英國梅首相、以及歐盟談判大員米歇爾·巴尼葉(Michel Barnier)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觀念不只是認同表態,也是價值的確立,理性分析的抉擇:透過資訊瞭解世界,我們追尋觀念的理路,試圖描繪知性的座標。
View all posts